位於嘉義縣、雲林縣外海的外傘頂洲因形狀像把傘而得名,
根據民國七十三年的資料,退潮時面積約一千餘公頃,
漲潮時約兩百餘公頃,它是台灣最大的沙洲,但近年面積已經大為縮小。
依研究資料顯示,外傘頂洲主要由濁水溪注入海中的泥沙沈積而成,
但近百年來,每年往南漂,終於從彰化、雲林交界,「流浪」到雲林、嘉義之間,被稱為「移動的國土」。
學者研究,造成漂移原因,
可能因為濁水溪每年減少約十萬立方公尺的輸沙量、東北季風及波浪侵蝕、沿岸流的影響,導致沙洲尾端往南漂移,逐漸向內陸靠近。
目前大部分海域成為牡蠣養殖場,也是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熱門的觀光景點。
外傘頂洲 雲縣釘門牌 漂進嘉縣
〔記者林國賢/雲林報導〕外傘頂洲原本只是台灣沿海的一堆沙子,這幾年因為遊艇觀光業、養殖蚵、文蛤產業興盛,蘊藏無限的商機與開發價值,引發雲、嘉兩縣市管轄權之爭,每年都會有兩縣政治人物「登島」宣示主權,但目前行政管轄權仍屬於雲林縣政府。
外傘頂洲雖因漂沙補注減少不斷萎縮,目前仍是台灣西海岸最大沙洲,原位於台西鄉外海,因為海流、季風影響逐漸往南移,現在已漂移到嘉義外海,但雲林縣口湖鄉、嘉義縣東石鄉的蚵農、養殖業者都以該沙洲做為主要活動地點。
兩縣爭管轄權
外傘頂洲自日治時期即有進行造林定沙的工程,日本人更在一九一四年設置第一座燈塔,雲縣府曾在光復初期、一九八八年等多次進行定沙保育,只是人為力量終究抵不過大自然變遷,外傘頂洲仍持續向南漂移,由雲林門戶,變成東石港屏障,也引發了主權之爭。
二○○一年張榮味擔任雲林縣長期間,指派副縣長高孟定前往外傘頂洲釘上「蚶寮一二六號」的門牌,宣示行政管轄意味十足,隨著沙洲南移及觀光事業的興起,兩縣爭奪管轄權愈演愈烈,幾乎只要兩縣其中之一的政治人物踏上外傘頂洲,另一縣的政治人物馬上前往宣示主權。
去年,嘉義縣府以「沙洲已經漂流到東石外海十四公里」為由,請內政部把行政管轄權轉給嘉義,卻被內政部打回票;今年六月,嘉義縣長陳明文率領官員及學者坐船到外傘頂洲,嘉義縣府以保護生態及東石、布袋的漁民為由,將在議會的支持下,再度力爭管轄權。
陳明文的大動作,隨即引發雲林縣議員的緊張,在議會上公開要求縣府採積極作為「捍衛主權」,不要把土地財產白白送給別人。縣長蘇治芬表示,會著眼外傘頂洲保護及發展規劃,至於行政權歸屬雲林縣並無爭議。
當地漁民、養殖業者說,外傘頂洲在自然環境深具意義,也是保護雲嘉海岸免遭大浪沖擊的防線,但因海潮、漂沙等自然環境變化,面臨萎縮消失的危機,兩縣應著眼於保護及規劃開發,而非單純的主權之爭,一旦沙洲消失,也就什麼都不用爭了。
http://blog.xuite.net/xfail/blog/1168523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