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的地體構造架構

  台灣位處太平洋西岸弧狀列嶼中,呂宋弧與琉球弧銜接之處。根據相關研究,台灣島是因呂 宋弧與亞洲大陸碰撞後擠壓隆起的一個年輕島嶼。台灣本島的中央山脈及中央山脈以西地區代表 亞洲大陸邊緣被擠壓隆起的部份,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則代表呂宋弧撞上台灣主島的部份,而台東縱谷即是此種弧陸碰撞的逢合處在地面上的位置。

 

 

因為弧陸踫撞的結果,台灣地區地殼變動激烈,斷層發達,且地震頻繁。若從三維的角度來看,台灣地區的 地震震源充分地表現了地殼板塊間相互的關係。在東北部,包含呂宋弧在內之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屬歐亞大陸板塊的琉球弧底下。在東南部,包含呂宋弧在內之菲律賓海板塊係騎跨到包括南中國海亞板塊在內的歐亞大陸板塊之上。在台灣的中心部位呂宋弧則直接與亞洲大陸發生 碰撞。
 

 

目前載運呂宋弧的菲律賓海板塊約以每年7公分的速度向西北西方向前進。台灣本島及碰撞 地帶在這種作用之下,不斷的發生變形及偶發的斷層活動。其中變動最激烈的地帶是弧陸碰撞的 縫合處-台東縱谷。變動次激烈的地帶也就是造山帶本體。在造山帶中,則以造山前緣變動帶的 變形作用較為激烈。這個地帶南北縱貫台灣西部走廊的平原及丘陵地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杜奇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