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地形介紹
  台灣由79個大小島嶼所組成,地理上包含了台灣本島,13個圍繞本島的其他小島和台灣海峽中的澎湖群島。另外一個離本島比較遠的釣魚台群島則在台灣島的北方,約150公里處,這些島嶼都分佈在亞洲大陸棚(continental shelf)的邊緣上,在台灣本島海岸外海底斜坡約以一比十的坡度急降,在離岸約30公里處的太平洋水域海水已經深約 4000公尺

台灣地形發育之處
  台灣之地形發育過程受第三紀以來地質史的支配為主,而今日地形的形式表現與第四紀更新世以來的地質作用最為密切。簡單的來說現在台灣的地貌形式是來自於第三紀,或第三紀以前經過沉積侵蝕與地殼運動等歷程而產生今日的地形形貌。
其中受現代影響的主要因素有 :
1.氣候因子:各種不同的氣候可以促成岩層不同的變化 。
2.第四紀晚期以來的地殼變動,亦即新期構造運動(neotectonics)

  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活動帶(mobile belt),包括斷層摺皺乃至於地殼升降及地震等新期構造運動所造成之現象,至今仍綿綿不絕進而促成目前之特殊地形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杜奇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